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劇情之於遊戲

在熱衷遊戲的前幾年,我應該算是重視劇情的玩家,
但隨著時間推移,開始覺得單就劇情來說,能讓人滿意的作品真的不多,
再過幾年,我甚至認為劇情不太重要了。

開始讓我有這個想法的遊戲,是我曾經喜愛的MGS系列,
果然你愛的可以傷你最深啊。

剛玩MGS系列的時候,世界觀和設定讓我感覺別有細節也有趣,
每代遊戲結束後對無線電對話,都是官方的遊戲內陰謀論時間,
讓人感覺背後有神祕的陰謀,期待下一代的發展。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系列作一代一代出,時間線前後跳換,
nanomachine讓世界魔法化,
遊戲內的陰謀論最後無法自圓其說,官方完全放棄解釋,甚至還自己拿來開玩笑,
像 愛國者們是影迷!! 就是最好的例子。

MGS系列這種處理方式,對認真考究劇情的人雖然有點殘酷,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誰叫自己那麼笨,對只是為了延續系列作,
和營造「虛幻」的劇情張力的方便性陰謀,太過認真,
世界觀的解釋?有nanomachie,一切搞定!
這種的類似的處理方式,在娛樂界本來就很常見,
說到底,遊戲是為了娛樂而存在,而不是為了劇情合理、和架構完整性而存在。
許多作品喜歡堆設定,架構世界觀,差一點的是讓人以為專業,
好像遊戲不三不五時扔個自創名詞給你,就是不夠高深一樣,
世界觀建構好一點的的確可以提高客人的融入度,可即便如此,
作繭自縛的例子依然不勝枚舉,
像MGS為了解套,搬出nanomachine這種暴力設定,已經算好的那一種了。
有的作品用半欺騙,誤導的方式,有的直接當作沒這回事。
不過話說回來,就是娛樂嘛,計較那麼多,如果不是可以獲得更多樂趣,又有何用。
被騙的如果被騙的開心,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
說到底,只是自己把遊戲想的太高深了。


記得畢卡索有句名言
「像專家一樣學會規則,然後才能像藝術家一樣打破它們」
但在遊戲界,往往會有一種相反的感覺,
就是為了出人意表而破壞自己建立的規則,
能照自己規則好好演譯出宏大世界觀的作品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而像DA系列這種,一直同時在建構和反建構世界觀的更是沒摸過幾個,
到DA:I,的確是讓我重溫考究遊戲世界觀的樂趣,
只希望後面幾作不要把事情搞砸了。
不過言歸正傳,適合這種搞法的遊戲終於是少數中的少數。

其實最近幾年玩的遊戲以歐美為多,不太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我雖然傻,但到現在總算也是想開了。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DA:I Tresspasser DLC破後小感

玩Dragon Age這種遊戲,沒有比猜對劇情更來的有趣。
新DLC對Solas的解釋完全符合我最想要的猜測,
他是個反叛權威還給族人自由的英雄,但也是給族人帶來毀滅的罪人。
這麼有人性衝突和激情的寫法,BIOWARE本來就不該錯過,也不會錯過。
本篇結局裡,一開始有些人認為是Flemeth吸收Solas,
或者Solas是單純的反派和背叛者,這樣的寫法實在無趣,可能性真的不高。

DA系列習慣在介紹世界觀的同時,給反向的提示,
讓人思考遊戲世界觀裡的可能性,一直在翻案。
到了DA:I,見證主角從一個平凡人被拱成傳說的過程裡,
是因為世界需要一個希望,而不是自己本來就是神話開始,
就已經在暗示所謂的old gods和elven gods可能原本皆非神,
只是擁有強大力量的凡人。
這次DLC對elf文明的滅亡原因翻出了新解,實不讓人意外。

之前就有人在猜,fade裡面的black city是舊elf文明的首都Arlathan
被封印在fade裡面的城市。
而elven god其實就是Tevinter的old god,一來時間點對的起來,
old god是在elf文明毀滅後出現的,是Tevinter魔法文明的起源,
二來數字也對的起來(扣掉Mythal和Solas兩個沒被封印在fade的,都是七個)。
這次官方證實Solas是創造Veil,把fade和thedas分開的人,
幾乎可以肯定兩者間可以畫上等號。

Bioware用心鋪陳劇情,不會為了要讓玩家猜不透後續發展,搞一些半欺騙性的手法,
遊戲內的翻案對用心觀察劇情的人來說,倒也不會太意外。
個人接下來的劇情看點,第一個當然就是darkspawn和blight的由來為何,
為什麼old god會變成archdemon?
一代資料片裡的Architect之後不知道會不會出現?
還有一個就是Chantry的創始者Andrestate究竟是誰,有可能是Mythal?
還是沒變身之前的Flemeths?
就不知道DA後續還有沒有翻案劇情啦。

DA:I的新DLC雖然說關卡間聯接合理性偏低,不過整體上來說讓我相當滿意。
延續本篇主線劇情的同時,連同伴支線的羅曼史關係一同整理。
要說可惜就是結尾的選擇太少了,不過做為系列作玩家,倒可以理解這些決定,
像第一代選項太多,重要人物Leliana可以殺…
但不管怎樣她二代還是會出現這點就已經被人笑話很久了。
編劇現在做限縮倒也合理,就可惜遊戲內選擇幾乎都變成影響支線了,
或是影響遊戲部分過程了。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美國小天后,Ariana Grande

現代流行樂,表演成份已經大於歌唱成份,美國亦不例外。
Taylor Swift、Kate Perry、Nicki Minaj、Miley Cyrus會紅,
顯然不是因為單純的歌唱天份。
在這背景下,這一兩年Ariana的竄紅的確顯得特殊,
因為這年頭能現場唱好自己專輯的人已經沒那麼多了。

在事業起飛前,她就在Mariah Carey的粉絲間已經有相當知名度。
原因就是她唱了Emotions,說她是因為這個打開知名度的應不為過。


記得當時有些Mairah鐵粉在網路上開罵,說whistle voice是假的。
她為此還拍了個澄清影片放在youtube上,
不過這影片在她走紅後和頻道一起消失了。
在Ariana vs Mairah這個影片後段,倒是看的到一些片段。




估且不論影片的聲音是不是都是現場的,大致上來說
站好好唱的話,Ariana在F5、G5附近的持久力比Mairah高一些。
不過這大概也是Ariana唯一贏的地方。
Mariah轉音技術比較高,歌聲聽起來像絃樂器。
實唱中whistle voice的部分,Mariah明顯有較廣的音域和控制力,
Ariana這部分連實戰演出都少,沒什麼可比性。

13年Ariana出專輯的時候,就有媒體開始說她是下一個Mairah。
不過Ariana自己的歌,音程沒有Mairah剛出道的那些難。
whistle voice用的少,也沒有以前Mariah很愛跑的那種高難度vocal run。

或許可以說Ariana的歌在收錄的時候就比較客氣,
不過她也蠻常降1key唱,
就是感覺好的時候會唱的比cd還要高。
Ariana一開始出道是走清純路線,舞台動作不多,紅了之後反而開始跳舞
舞台動作愈來愈多,轉性感路線,
可能是覺得還不夠紅?要跳唱身體素質要求高,狀況好可能是這樣


狀況不好聽起來像快沒氣了


有趣的是,她就算唱到沒氣(support),唱到F5還是不會破音。
Ariana當然不是什麼頂級唱將,但是用這麼糟的狀態還唱的下去真的很妙。
也許她是可以用最少氣推實F5的人之一XD
跳舞其實也沒關係,美國本來就有會唱又會跳的,近期的Beyonce就是。
不過Ariana這種小個頭身材不甚誘人的,跳舞賣弄性感總是讓人覺得有點怪,
第一次聽到love me harder的時候我都傻了,更別說這歌的意思就是fuck me harder- -

她的音樂路線變化實在也太快。


在日前爆出她在私下在店內投下F-BOMB和說我恨美國之後。
感覺她在美國人氣會降很多。
暴紅的感覺人氣走的也快,不知道Ariana是不是也是一樣。